上海市甘肃定西商会

2017长三角定西人迎新联欢会在沪成功举行

商会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 > 商会动态

定西融入“一带一路”对接南向通道经济战略的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17-10-10 10:17:55

定西融入“一带一路”对接南向通道经济战略的对策思考

中共定西市委书记 唐晓明  定西市人民政府市长 戴 超

(2017年9月28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强调在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同时,提出并推动实施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发展战略,为我国在新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得到了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必将为沿线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福祉。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甘肃一跃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的战略基地。同时,今年8月31日,重庆、广西、贵州、甘肃四省区市签订了共同推进中新(中国与新加坡)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共建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广西、贵州、甘肃为关键节点的南向通道,旨在打通西部地区第一条南北向的纵向大动脉,打造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向南出海大通道,实现西北和西南、中西亚和东南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有机衔接。定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和甘肃南向通道联结的重要节点城市,必须抢抓机遇、找准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南向通道的大家庭,在新形势下谋划新的发展。

  一、定西融入“一带一路”对接南向通道经济的现状分析

    定西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战略通道和商埠重地,陇西、岷县素有“陇上旱码头”和“茶马古道”之称。甘肃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和合作共建南向通道中,定西因其区位、地域、人口、生态等因素,占居着重要位置。

  一是从地域面积来看。定西总面积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4%。处在南向通道沿线的临洮、渭源、漳县、岷县面积分别为2855平方公里、2053平方公里、2166平方公里、3574平方公里,占全市的54%。全市总耕地面积1218万亩,占全省的15%。定西生态地位重要,境内渭河流域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是渭河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区和生态屏障,生态治理与保护的任务重。

  二是从人口资源来看。定西是甘肃第三人口大市,总人口303万,占全省的11.7%。全市有贫困人口46.36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8%,是全国全省深度贫困地区和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其中有24.42万人属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约占全市贫困人口的68%。临洮、渭源、漳县、岷县人口分别为55.2万、34.9万、21.2万、49.1万,占全市的52.9%,其中有贫困人口28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60.4%,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三是从经济发展来看。2016年,定西经济总量331亿元,占全省的4.63%。人均生产总值11892元,占全省的43.3%。临洮、渭源、漳县、岷县经济总量分别为64.1亿元、30.6亿元、22.4亿元、36.3亿元,约占全市的46.3%。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三产占居“半壁江山”,三次产业比日趋合理。各县区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明晰,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四是从特色资源来看。定西是全国道地中药材主产地和马铃薯适种区,是甘肃重要的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中药材和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300万亩左右,居全国地级市第一、第二位;牧草加工、畜禽饲养和肉类总产量位居全省前列。中国药都、中国薯都、中国西部草都建设加快推进。黄金、红柱石、石灰岩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以有色冶金、建材化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有漳县贵清山/遮阳山、渭河源等4A级景区和以红军长征通渭“榜罗会议”、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点,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潜力较大。

  五是从基础设施来看。定西是连霍高速、青兰高速交汇地,陇海铁路穿境而过。随着宝兰高铁、兰渝铁路、临渭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运行,定西以高速公路、铁路(高铁)为骨架,普通公路为补充的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县区之间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连接,所有乡镇通普通国省道,行政村通硬化路全覆盖,兰海高速渭武段和通渭至定西、定西至临洮、陇西至漳县3条地方高速已开工建设,自然村通硬化路正在推进。亿联、康美等一批重大商贸物流项目建成运营。以陇西中药材交易中心等为支撑的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且交易活跃。引洮一期建成通水,二期工程有序推进。行政村通光纤宽带达82%,电话普及率达90%以上,4G网络覆盖率达92%。

   六是从对外开放来看。全市上下开放意识不断增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11年的1285万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4697万美元(2.85亿元),年均增长27.4%,巨鹏等企业的特色农副产品走出国门。招商引资工作持续推进,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1%。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3.3%。随着大交通格局的初步形成和特色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开放开发潜力巨大。

   二、定西融入“一带一路”对接南向通道经济的必要性

   定西融入“一带一路”对接南向通道经济,不仅是甘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落实南向通道建设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定西拉开发展格局、拓展发展空间的重大机遇和现实选择,对于我市更好地发挥交通区位及特色资源优势,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开发新格局,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在更高层次上推动经济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兰渝铁路涉及甘陕川渝近20万平方公里,3600万人口,兰州至成都、重庆的铁路运费将降低约三分之一,时间缩短约三分之二。融入“一带一路”对接南向通道,既能为我市丰富的中药材、马铃薯、草牧、果蔬等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带来便捷的运输通道,节约运输成本,提高产品效益,也能为引进高端精深加工企业和技术,提升中医药、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层次,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创造良好条件,还能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带来难得机遇,打造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在更大范围内拓宽发展空间、深化区域务实合作的需要。南向通道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带一路”经西部地区的完整环线和陆海贸易新通道。通过交通运输的联系,把定西与沿线各地市、沿海、海外相连接,有利于推进区域间物流、信息、企业等的互联互通,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同时,有利于促进定西和地缘相近、人文相通、产业资源互补性强的兰州、天水、陇南及沿线地区进一步合作发展、错位发展,实现与沿线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商贸物流、生态保护、文化交流、社会事业等方面多领域、全方位、立体化的优势互补与务实合作。

   (三)在更高水平上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和南向通道建设的深入推进,为各种生产要素在资源的配置过程中更加自由、合理地流动创造了条件,同时因“成本倒逼”、资源环境约束等因素的影响,东南沿海和南向通道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加快,不仅有利于发达地区企业降低成本,集中资金进行产业升级,占领西部蓬勃发展的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力,而且为定西在更高水平上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难得机遇和更多选择。只要定西发挥比较优势,加强承载平台建设,注重提升产业承接层次,就能够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在更广领域上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激发经济新活力的需要。“一带一路”和南向通道使定西融入“大兰州经济区”、“关天经济区”、“川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大局,为加强和深化定西与沿线地区和中西亚、中东欧、东南亚国家在资源开发、装备制造、新能源、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创造了条件。借助国际国内广阔的市场,既可以促进我市中医药、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和特种石油钻采设备、电解铝及铝加工产品走出国门,扩大书画、剪纸、洮砚、彩陶等特色文化产品、工艺品对外出口规模,加强与中西亚国家的劳务合作,联手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还可以增加优质农产品及高端技术设备等的引进,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

   (五)在更高标准上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提升整体竞争力的需要。“一带一路”和南向通道建设,必然会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市场要素的加速流动,为定西借用外脑、借助外力、借船出海,引进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和社会资本,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机构,引进国内外市场网络、配套产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带动形成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带来重大机遇。尤其有利于定西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破解特色优势产业及装备制造业等行业中的技术、资金、营销等难题,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做精,提升定西整体竞争力。

   (六)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区域竞争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需要。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已进入竞争合作的新阶段。只有竞争缺乏合作会割裂市场,造成产业同构化和重复建设,甚至造成“经济圈”之间、区域之间无序和恶性发展。定西融入“一带一路”对接南向通道经济,为定西参与区域竞争与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有利于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优势产业的分工协作,形成互利共赢、精深精细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我市特色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风电等清洁能源的高起点、高水平开发,从而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扩大国内外影响力。

  三、定西融入“一带一路”对接南向通道经济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定西融入“一带一路”对接南向通道经济,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我们必须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乘势借力、积极作为。

 (一)有利条件

    一是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定西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座中联七,毗邻兰白都市经济圈和关天经济区,已融入兰州半小时经济圈和陇海—兰新经济带。特别是渝桂黔陇达成南向通道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后,定西作为我省南向、东南向通道上的第一个城市,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关键作用,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二是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定西是中国西部交通的重要交汇点。陇海铁路和青兰、连霍、兰海高速公路及国道312、310、316、212线穿境而过,宝兰高铁、兰渝铁路建成通车,定西机场、兰海高速渭武段和3条地方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建设,定西与兰州、西安实现公交化。随着谋划中的兰州经临洮、渭源、陇西、漳县、天水至汉中高铁和东南向通道兰州经定西、平凉、庆阳至延安高铁的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加快构建,“铁(路)公(路)机(场)、(通)江(达)海(信)息”六位一体全方位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三是产业地域特色清晰。近年来,定西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全力打造中国药都、中国薯都和中国西部草都,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各县区各走各的特色路,各打各的优势仗,产业发展定位更加明晰。安定的马铃薯、草牧和现代物流,通渭的草牧、新能源和书画产业,陇西的中医药、文化旅游和现代物流,临洮的现代农业、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渭源的马铃薯种薯和生态文化旅游,漳县的生态旅游和盐产业,岷县的中医药和商贸物流,发展基础良好,开发前景广阔。同时,生物制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四是对外开放前景广阔。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甘肃南向通道、东南向通道建设的深入实施,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更加畅通,打破定西既不沿边、又不邻海,地处西北内陆的封闭状态,必将有力地促进定西与外部大市场的大联结大流通,加快形成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五是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定西是甘肃经济发展极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是中医药产业、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未来高地,是西部重要的牧草仓储基地,是陇海线上商贸物流的重要集散区,也是资金、技术、人才聚集的潜在洼地。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向战略升级迈进,工业主导和城镇带动效应日益显现,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明晰,加快发展潜力巨大。

 (二)制约因素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地处西北内陆相对封闭落后的环境中,各级干部包括领导干部思想相对保守,等靠要思想严重,小农意识较浓,合作共赢的意识不强。视野不够开阔,目光不够长远,对发展通道经济普遍研究不深,对怎样发展通道经济缺乏思路举措。

    二是市场竞争力较弱。站在全国全省的角度来考量,定西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加快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6%,经济发展活力不足。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3%。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经营粗放、效益不优,市场竞争力不强。外向型企业少,经济外向化程度低。

    三是城市带动力不强。全市城镇化率仅为31.9%,比全省、全国分别低12.8、25.5个百分点。城市规划建设标准不高,规划布局不合理,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总量不足、水平不高,承载服务功能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四是产业化水平不高。特色优势产业仍处在产业链价值链低端,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小、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率不足30%,中药材加工80%以上是中药饮片等低端产品,马铃薯加工85%以上是粗精淀粉等初级产品,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为65%,畜禽规模化养殖比为47%,畜产品加工率为45%。龙头企业少,带动力和竞争力弱,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成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五是合作机制不完善。通道经济是新型区域经济。目前,“一带一路”和南向通道沿线各地尚未建立协调区域各方利益和行为的机制,跨区域的产业分工合作不广泛不深入,导致区域资源共享性相对较差,没有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合作共赢。

   四、定西融入“一带一路”对接南向通道经济的思路和对策

    在融入“一带一路”对接南向通道经济过程中,定西应当确立“153”的思路,即围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对接甘肃南向通道经济”这一定位,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市场要素对接交流、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社会保障共享共建”五大路径,实现“产品走出去、观念引进来、成本降下来”三个目标,努力把定西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对接南向通道经济示范区。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充分发挥定西在南向通道地区空间布局的作用。作为甘肃融入南向通道的第一个向南节点城市,定西承担着“重要门户、战略支点”的使命,要按照“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内外对接”的思路,创设多种平台合作共建渠道,实现现有交通网络与“一带一路”、南向通道沿线地区基础设施主干网络无缝对接、主导产业深度融合、经贸合作协作联动、人文交流更加频繁、社会保障共享共建、合作渠道更加顺畅,把定西建设成甘肃南向通道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物流节点和商贸走廊。

    二要不断加大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依托“座中联七”(定西与兰州、白银、平凉、天水、陇南、甘南、临夏7个市州相连)的区位优势,谋划推进“八通十六达”(通过规划建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未来实现“县县通高速、县县通高铁”,构建地上七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与7个市州连接>、空中一通,与周边每个市州有两条快速通道进出、高速铁路和空中航线对外连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形成“铁(路)公(路)机(场)、(通)江(达)海(信)息”立体互联互通大格局。加快推进通定、定临、陇漳3条地方高速公路和定西民用机场建设,谋划实施兰州至汉中高铁和凤合高速、漳砖高速以及定西火车站、铁路货场、汽车站整体搬迁、连霍高速定西出口改造和高铁站至机场互联互通等项目,规划建设市区和各县城区环城快速通道和绕城高速,连通城市内部路网,形成“内畅外联、四通八达、闭环发展”格局。加快实施引洮二期工程建设,提高洮河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完成以管道、基站等为主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规划和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程度、共享水平和运营效率,构建高速共享信息网络。

    三要大力推进产业对接合作。扭住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两个关键,按照中医药、马铃薯、草牧、果蔬四大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和生物制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新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4+4”的产业布局,抓好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加快构建各具特色的县域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产业集聚发展优势。积极与南向通道地区建立产业跨区域合作机制,借助南向通道沿线城市人才、技术、资本等优势,探索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推动产业协同合作和联动发展。实施“引强入定、以强带弱”工程,加大人才、技术、产品引进力度,对现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品终端市场占有率。深化与渭河旅游联盟和甘青川三省八市州及陇东南五市等区域旅游合作,联手构建定西、兰州、天水一体化运作机制,全力打造精品丝路线、华夏寻根线、中医药养生线等主题品牌线路。加大企业家和职业经理培训力度,打造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水平、能够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的企业家队伍。

    四要积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北部湾经济区为战略核心,以向重庆、广西、贵州以及东南亚、中亚、南亚开放为战略重点,以关天经济区、兰白都市经济带和兰新经济带为战略依托,积极参加区域性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合作共建“飞地产业园”和“园中园”。积极主动与俄罗斯喀山市缔结友好关系,拓展深化与福州等市的交流合作,带动广大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引导支持市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优势产品出口,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对外经贸合作交流,大力发展契合东南亚、中西亚、中东欧市场需求的贸易产品加工业。积极组织参加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兰洽会”、深圳文博会等省内外重大文化节会,继续承办好“甘肃省中医药博览会”,争取创办“世界薯都论坛”“世界李氏寻根祭祖大会”等国际节会,以通渭书画艺术节、临洮马家窑文化节为依托,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定西文化节会品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五要建立完善统一的市场体系。参与制定南向通道地区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加强地方和企业标准制订合作,推进产品检验、计量检定、资质认证等结果互认,推动各类生产要素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规范发展综合性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商品自由流通,有序推动服务业区域标准制定。依托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构建区域大通关体制,建立区域信用联动机制,开展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合作与交流,促进信用建设经验成果及信用市场服务的互通、互认和互用。推动建立口岸综合服务体系和口岸联络协调机制,促进电子口岸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建立完善统一的企业信用分类标准,实现跨地区信用联合惩戒,完善“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惩戒机制。

    六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南向通道地区区域协作,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共同建设南向通道绿色生态廊道。加快实施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大力推进“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加大南向通道沿路、沿线区域山水林田保护和修复、面山绿化等重点生态项目实施力度,加快临洮北部和安定、通渭等区域的生态建设力度,实施提水上山、喷淋灌溉工程,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坚决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管,全面推行“河长制”,努力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目标。

    七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以促进新型城镇化为重点,加快构建以市区为龙头、各县城区为平台、重点小城镇为支撑、一般建制镇为节点的四级城镇协调发展体系。高起点抓好城乡规划修编,高水平推进城市通达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交通路网,加快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积极开展安定、陇西产城融合发展示范试点,重视城市产业经济培育,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陇西县首阳中药材、通渭县平襄书画、临洮马家窑洮砚等3个国家级、省级和8个市级特色小镇建设,新谋划建设20个左右特色小镇,提高小城镇的承载功能和带动能力。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文化+”等模式,完善乡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民居旅馆等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县城建设有特色、特色小镇有活力、广大乡村更美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八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重点围绕4个深度贫困县、34个深度贫困乡镇、557个深度贫困村,集中帮扶力量和资源,下足“绣花”功夫,狠抓“七个一批”,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确保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核心,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农户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等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动员引导市内外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三变”改革,兴办扶贫龙头企业,培育带动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集中攻坚易地搬迁、危房改造、自然村通硬化路、自来水普及、村级光伏电站建设等重点任务,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合作医疗、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等政策,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持续强化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坚决杜绝“虚假脱贫”“数字脱贫”。

    九要加快建设对接南向通道经济示范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注重吸收国内外管理经验和优势资源,通过引进产业服务外包等方式,提升对接南向通道规划布局、运营组织、技术服务和综合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军民融合(西北)应急物流基地等35个物流项目建设进度,积极谋划在临洮、岷县建设南向通道经济带上现代化、国际化、“互联网+”的物流港,鼓励和引进重点物流企业组建通道管理运营平台,争取将定西打造成基础设施完备、网络体系发达、管理运营成熟、服务水平优良、经贸合作密切,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区域影响力的南向通道经济示范区。

    十要强化组织领导服务南向通道建设。市、县区成立融入“一带一路”对接南向通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与沿线各地沟通信息、联络情况、协调关系,牵头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合作联席会议、工作推进会议、对外宣传推介等工作机制。在落实好县域经济发展政策包、项目包的同时,支持临洮、渭源、漳县、岷县南向通道经济项目建设,配套出台项目申报、土地征用、融资服务、财政税收、人才支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商务合作区,提供优惠政策,优选合作项目,承接周边资源和产业转移,为有形通道注入无形推动力。


Copyright 2017 Powered by www.shdxsh.com,上海市甘肃定西商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浦东自贸区金藏路258号4栋608 邮政编码:201206  电话:021-58200938  传真:021-50323587 主办:上海市甘肃定西商会  技术支持:元缘网络 沪ICP备16041149号-1 沪公网安备31010502001988